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治理 >
骗术太多,大家当心
www.dc.liangshanpeace.gov.cn 】 【 2025-08-28 13:33:02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骗术一

  

  未卜先知

  

  街头“大师”有神通 8800 元可“消灾”?

  

  “您家最近恐有血光之灾!不过别慌,我做法就能化解,只要8800元。”当“大师”斩钉截铁地说出这句话时,德昌县的苏老太早已被对方“未卜先知”的能力唬住,慌忙回家取来现金,可转身就发现自己落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大师”未卜先知 老太放下戒心

  

  事情要从8月12日上午10点说起。苏老太在当地某中学门口徘徊,正询问路人是否知道治疗瘫痪的地方,一女子刘某突然上前搭话,热情地说自己认识一名“免费帮人看相消灾的大师”,说不定能帮上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苏老太跟着刘某,还有一同前来的中年男子陈某,去见了这名“高人”。

  

  见到“大师”文某后,刘某先引荐陈某上前“看手相”。文某捏着陈某的手一番打量,随即断言:“你父亲瘫痪的毛病,我做场法事就能治好。”这番话让一旁的苏老太动了心,主动提出想让“大师”也给自己看看。

  

  接下来的一幕,彻底让苏老太放下了戒心——文某张口就准确报出了她的姓名、家里的情况,甚至连一些她以为“只有家人知道”的细节都没说错。就在苏老太惊叹“大师真神”时,文某话锋一转,脸色凝重地说:“你家最近不对劲,怕是要遭遇血光之灾!”

  

  突如其来的“凶兆”让苏老太慌了神,急忙求文某帮忙化解。文某“勉为其难”地表示,需要8800元置办“法事用品”,才能帮她消灾。此时的苏老太早已深信不疑,立刻打车回家取来8800元现金,双手交给了“大师”。

  

  可等苏老太满心期待地离开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既然是‘免费消灾’,怎么又要收这么多钱?”她赶紧联系家人,一起返回见面的地方,却发现“大师”和刘某、陈某早已不见踪影。直到这时,苏老太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随后立即向德昌县公安局德州派出所报警。

  

  警方锁定诈骗团伙 4人落网

  

  接到报案后,民警迅速展开调查,通过调取监控、走访周边群众,很快锁定了陈某、文某、刘某、张某4名犯罪嫌疑人。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案发第二天,这4人还没来得及在邻县继续作案,就被蹲守的民警抓了个正着,苏老太被骗的8800元也全额追回。

  

  随着调查深入,“大师”的真面目也浮出水面。原来,文某根本不是什么“高人”,而是有前科的诈骗犯——他曾因诈骗罪被判5年有期徒刑,出狱后不仅没改过自新,还拉上张某、刘某、陈某三人,组了个诈骗团伙。

  

  他们的“神算”套路其实早有预谋:陈某和刘某负责在街头物色像苏老太这样有需求、容易相信迷信的中老年人,用“免费消灾”“能治疑难杂症”等话术搭话;一旦有人上钩,两人就会在聊天中故意套取对方的姓名、家庭情况等信息;而张某则会悄悄跟在后面,把听到的信息用手机传给文某;等“目标”见到文某时,文某再“照本宣科”,制造出“未卜先知”的假象,最后以“消灾”为名索要钱财。

  

  目前,陈某、文某、刘某、张某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德昌公安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

  

  那些连自己的命运都改变不了的“大师”,怎么可能帮别人消灾?所谓“看相算命”“做法消灾”,全是诈骗分子编造的谎言,目的就是掏空你的钱包。一旦遇到类似可疑情况,别轻信、别转账,第一时间报警,才能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骗术二

  

  刷单赚钱

  

  手机话费代充刷单赚钱?3 万余元打水漂!

  

  “零成本刷单,充话费还能赚返利?”近期,攀枝花市仁和区居民周某就因轻信这样的虚假宣传,一步步陷入诈骗分子的圈套,最终损失30199元。

  

  据了解,周某在小红书App上刷到一条“手机话费代充刷单赚钱”的视频,心动之下主动询问操作方式。对方随即让周某添加微信好友,以“手把手教学”的名义开始设套:先是发来一个手机号,让周某在支付宝上为该号码充值200元,并谎称“输入支付密码时故意输错,点击忘记密码后完成人脸识别,再点确认支付就会跳转“企业代付”,输入代付账号后不用你花钱,完成刷单还能返利36元。

  

  然而,周某严格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在完成人脸识别后,200元话费直接充值成功,所谓的“企业代付”选项始终没有出现。察觉异常的周某找对方理论,对方却编造“财务操作失误”的借口,发来一个“财务”的支付宝二维码,让周某添加好友办理退款。

  

  添加“财务”后,对方声称,“退款需要先进行资金认证,不认证的话每天会扣你200元”,并发来收款二维码,让周某转账9999元作为“认证金”。周某转账后,对方再次变卦,以“公司需做流水”为由,要求周某向指定银行卡再转2万元“认证金”。直到周某完成转账,对方仍要求继续打款时,他才幡然醒悟自己遭遇诈骗,急忙报警,但此时30199元已全部落入诈骗分子手中。

  

  警方提醒

  

  刷单返利本身属于违法行为,凡是要求垫资、做连环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分子的套路。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切勿被“零成本、高回报”的虚假宣传迷惑,脚踏实地赚取合法收入,才是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根本之道。如遇类似情况,务必提高警惕,一旦发现被骗,及时保存证据并报警。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骗术三

  

  入职诱惑

  

  入职成功来个点赞加好评?被骗 2150 元!

  

  本想利用空闲时间找一份兼职,却不料陷入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在转账2150元却迟迟没有收到退款后,小杨意识到自己遭遇诈骗,立马前往成都市公安局龙泉驿区分局北干道派出所报了警。

  

  小杨告诉民警,8月22日一早,自己在家中通过一个网络平台搜索兼职信息,发现一个演唱会志愿者岗位的招聘广告。既能看演唱会,还可以兼职挣钱,小杨对这份工作十分感兴趣。随后,她添加了一个“招聘客服”的微信。“入职前,需要进行审核,帮助商家完成一个免费任务后,即可参加工作。”在对方的引导下,急于得到工作的小杨没有多想,开始做起了任务……

  

  小杨做完一个任务后,“客服”称小杨成功入职,公司正在为小杨办理入职手续,大概需要几分钟时间,“在办理入职的这期间,可以完成一个订单,做完后返50元佣金,工作内容主要是给店铺写好评。”耐不住“客服”的诱惑,小杨在其指导下开始写好评。然而,在写好评的途中,小杨的账户被扣了200元,小杨立马联系“客服”询问原因,“客服”称是因为小杨开通了免密支付,让小杨停止操作,并表示可以退钱。

  

  随后,“客服”发来了一个群二维码。“扫码进群联系退款客服,配合处理。”小杨赶紧加群,一番操作后,却发现损失了2150元,不仅未收到承诺的退款,就连退款的客服网页也被封号了,小杨赶紧联系“客服”,却再没得到“客服”的任何回复。意识到被骗后,小杨立刻赶往派出所报警。

  

  警方提醒

  

  任何要求提前付款或转账的兼职招聘均涉嫌诈骗,小杨的遭遇是典型的“刷单返利+虚假退款”诈骗陷阱。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社交平台以“轻松兼职”“高额回报”等话术吸引受害者,再以“操作失误”“账户异常”等借口引导其多次转账。广大群众在寻找兼职时应保持警惕,切勿轻信陌生人提供的所谓“高回报”工作机会。一旦发现涉及金钱交易的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骗术四

  

  假冒家人奶奶被“孙子”骗走5万元

  

  假警察落网

  

  家住攀枝花市仁和区的赵奶奶接到“孙子”打来的电话,称打架被警察抓了,要给警察缴纳罚款,结果被骗走了5万元。接到报警后,攀枝花市公安局仁和区分局反诈民警走访摸排锁定了取钱“车手”,将骗钱的“假警察”抓获。

  

  7月22日,赵奶奶在家中接到一通自称是其“孙子”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哭声:“奶奶,我在上海喝酒跟人打架,被警察抓了,要交5万元才能放人,不然就得关两年!”一听“孙子”要坐牢,赵奶奶顿时心急如焚,连忙安慰对方:“别怕别怕,奶奶这就去取钱,马上给你。”挂断电话后,赵奶奶立刻拿出存折,匆匆赶到附近银行,取出了5万元现金。不久,“孙子”再次来电,称公安机关将派名叫张某的“便衣警察”到奶奶家楼下路口取钱。信以为真的赵奶奶揣着现金赶到约定地点,将钱交到了张某手中。

  

  谁知赵奶奶刚回到家,“孙子”的电话又来了,声称5万元还不够,需要再准备10万元。疼爱孙子的赵奶奶再度拿着存折赶往银行取钱。银行工作人员见她神情紧张、频繁取现,便关切地询问用途。赵奶奶将实情和盘托出,银行工作人员警觉地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起诈骗,随即报警。

  

  接到报警后,反诈民警迅速排查周边监控,锁定拿走钱的“假警察”的踪迹。7月23日16时许,当“假警察”出现在街头时,民警突然出现在其身前,将其抓获归案。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

  

  不要轻易相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特别是那些声称中奖、涉及家人紧急情况或涉及账户安全的信息。与家人特别是家里的老年人、朋友或同事制定应急预案,以防不测。例如,约定好如果收到涉及银行账户或其他敏感信息的电话或短信时如何处理。

  

  刘子瑜 苏勇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唐万贵

  

  骗术五

  

  卖货焦虑新店主被诈骗分子盯上

  

  被骗4998元

  

  如今,网络购物盛行,“开网店”成为热门副业,但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因为你不知道联系你的是顾客还是诈骗分子!在转账汇款之前,一定要反复核实!对李某来说,这几天郁闷惨了,衣服没有卖出去,反被诈骗分子狠狠地骗了一次,损失4998元。

  

  8月上旬,李某在某电商平台上注册了一个售卖物品的账号,准备在网上店铺里卖衣服。8月9日下午,一个“买家”联系她,对方称已经看上了店铺里的一件衣服并且已经付款,但发现李某的店铺尚未激活认证,导致卖家李某收款限制。

  

  店铺刚开张就有人前来“购货”,李某心里暗自高兴。可她完全不知道的是对方是诈骗分子。李某进一步联系得知是自己的店铺尚未激活认证,支付账户进入冻结状态,导致双方都无法看见订单情况。对方给李某发来一个支付二维码,提示李某扫描二维码联系店铺官方在线客服处理。

  

  李某不知有诈,扫描二维码后发现需要缴纳店铺激活保证金4998元,李某未加思索,通过二维码付款4998元。付款后,李某认为这次交易应该成功时,对方又联系她,称还需要缴费开通“正品保障”服务。该服务有两个选项,一是缴费1万元获得基本保障;二是缴费1.5万元除基本保障外,还能保证店铺的商品排名到前5名。

  

  这时,李某隐约感觉遇到了诈骗分子,要求对方把刚才的4998元退回来。反复纠缠了很久,对方根本不同意退款,最后让李某在90日内带着相关证件到杭州去办理。李某彻底清醒,确认被骗,赶紧到岳池县公安局报案。目前,公安机关正组织人员对该案进行调查。

  

  警方提醒

  

  开设网店需找正规平台代理,认真查看对方资质。不可贪图便宜,不轻信“小投资大回报”。同时,任何需要提前预支开店费、会员费、保证金、合作金的都是诈骗,切不可被诈骗分子诱惑。

  

  汤志斌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编辑:唐玉饶
德昌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