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护路 >
德昌探路之科学给“一”做加法
www.dc.liangshanpeace.gov.cn 】 【 2021-01-29 14:57:07 】 【 来源:凉山日报

  “安居乐业”是一个幸福的词,表达着对社会环境最美好的民生期待,令人心底踏实又充满希望,走进今日德昌的村村寨寨,安居乐业所带来的幸福感如此鲜活生动——违法乱纪有人打击、邻里纠纷有人断理、遇到困难有人帮助、夜不闭户也不是问题。

微信图片_20210129145723.jpg

  自2020年7月全面实施“一村一辅警”社会治安三级防控以来,德昌县城乡居民的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尽管每个村只驻守了一名警力,但是在村民们眼中,这位身穿制服的辅警却有着很多人加在一起都比不上的能量,因为他(她)代表着国家公安机关,是公平、正义的最权威代言人,再大的麻烦找到他(她),也就找到了主心骨。


  的确如此,在“一村一辅警”德昌探路中,“一”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远远不止协助派出所打击和预防犯罪。如果说,“辅警驻村”只是形式上的创新,那么“延伸警务触角,由被动反应型警务向主动防范型警务转变”就是真正的大戏。如今,大戏已经开演,且看德昌县是如何科学给“1”做加法,将“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理念和“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充分结合,汇聚起越来越强大的基层治理力量,使乡村振兴底气更足。


  背景还原


  打造“枫桥经验”德昌样板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基层治安治理成功经验,得到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2019年10月28日,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枫桥经验”作为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2020年初,德昌县委书记瓦西亚夫,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友英在多次听取县公安局的专题汇报并充分论证后,决定将县域社会治安三级防控体系建设纳入全县重点工作,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而德昌县社会治安三级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就是建立“一村一辅警”机制,设置驻村警务站,延伸公安基层基础工作触角,使公安机关的直接管理正式从乡镇一级扩大到所有行政村。


  顶着巨大的财政压力、直面纷繁复杂的工作难度,德昌县迅速确定了“党政支撑、公安主抓、部门协同、基层参与”的工作基调,增加100名辅警编制,全部纳入财政预算;投入经费110万元,研发德昌公安村警助手小程序,为驻村(社区)辅警配备警务、交通、通讯等装备,并提供食宿、薪金等后勤保障。


  经过历时半年的筹备、试点和集中战训,2020年7月,德昌县的社会治安三级防控体系正式启动,72名新招聘的辅警分赴全县65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驻守在了老百姓身边。


  2020年8月,德昌县公安局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社区1民民警、2民辅警;行政村1名辅警的标准,进一步落实了4个警务室和58个驻村警务站工作,将驻村(社区)辅警全部派驻至警务站,构建起维护社会治安的基层堡垒。


  成效明显


  身兼数职以一抵“N”


  对于很多全新的工作机制来说,半年的运行时间并不算长,能够体会到其成效的人也不会很多。但是,德昌县的“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却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一时间好评如潮。


  在果园村靠打短工生活了10多年的王志六逢人就说,驻村辅警邓德剑是他的恩人,如果不是因为“小邓警察”,他这辈子都可能见不着自己的亲人了。原来,王志六29年前不慎走失,户口本、身份证等所有能证明其身份的东西都不见了,没什么文化又记不清老家情况的他因此和家人失联,一直在外漂泊。2020年9月,刚刚当上驻村辅警的邓德剑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王志六的情况后,不厌其烦地跟他沟通,终于从王志六支离破碎的回忆中拼凑出一点线索,然后通过派出所的帮助辗转找到了他老家的亲人。当时隔29年后,王志六通过视频与亲人见面,流着泪喊出对方名字那一刻,邓德剑也红了眼眶。他觉得,就冲这一刻,几个月来起早摸黑走街串户、隔着门窗被人质疑、遭遇误会被人奚落的户籍核查工作就值得!


  六所社区办事处大门外,有一家开了多年的小卖部。小卖部老板陈大姐每回看到巡逻回来的辅警沈健,都会热情地向前来买东西的人介绍:“小沈是管我们这片儿的警察同志,上次有位顾客在我这买了一百多块钱的东西,扫微信付款出错只付了个零头。后来遇到小沈我就顺嘴说了一下,因为不知道名字又记不清长相,本来没指望找到人的,没想到小沈通过顾客扫微信的信息反查过去,居然很快就找到了人,对方也明理,立马就回来把钱付清了。看看,身边有个警察就是好!”


  六所社区党委书记王明怀也说:“小沈来我们社区后,简直帮大忙了!前几个月,他做基础调查,挨家挨户走访,不仅很快就把本地人口、外来人口情况都了解得清清楚楚,也让很多社区住户记住了他。现在,我们社区无论是出现治安问题还是矛盾纠纷,大家第一个想到寻求帮助的人就是他,甚至社区哪条街被堵了,第一个得知消息前去指挥交通的,也是小沈。好多居民都说,每天能看到小沈穿着制服到处走一走,心里就感到很踏实!”


  王明怀口中的这种“踏实感”,在大象坪村和凤凰社区也被频频提及。据了解,尽管建设了驻村警务站,但德昌县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求,驻村辅警的办公地点就是田间地头和社区街道,大幅提高了老百姓们的“见警率”。很多群众并不清楚“辅警”和“民警”的区别,在他们眼中,都是“公安局派来帮助我们的人”。甚至于,这些驻守在身边的辅警,更亲近可信,他们是打击罪犯的利器,是调解矛盾的知心人、是疏散拥堵的交通协管员、是组织应急抢险的召集者、也是帮忙寻人找物的亲人。特别是2020年9月份,由于连续暴雨,德昌县很多农村地区都发生了山体滑坡。每一回发现险情,驻村辅警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先帮助附近居民转移,再拉起警戒线防护,直到所有人都离开,他们还留在附近值守,尽心尽力保护群众安全的形象因此烙印在了很多人心中。


  据了解,德昌县的这一支辅警队伍,由于管理正规、职责明晰,一到岗就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今,很多辅警已经身兼数职,既是村级(社区)警务站负责人和治安网格管理员,又是村委会(居委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副主任,还是民兵巡防队副队长。他们一头,连接着片区派出所和县公安局,一头,连接着辖区干部群众,责任虽多,其实力量也大,往往能发挥出“一呼百应”的作用,充分映证了县公安局“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效预判。


  追溯根源


  共建共治共享聚合力


  在德昌县公安局“驻村辅警管理办公室”,有厚厚一摞关于工作职责落实情况汇总,林林总总二十多个项目:出租房屋基本情况统计,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表,服务群众登记表,实有房屋、实有人口登记表,巡逻人员花名册,法制、禁毒、防诈、交通安全先传工作登记表,治安纠纷调解情况登记表,重点人员摸排表,安全隐患摸排登记表……不禁让人疑问,这么多职责职能,驻村辅警一个人怎么能全部落实?即使现在落实了,他们能长期坚持下来吗?


  作为该项工作的设计和主导实施者,德昌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徐亚明先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能!”


  因为,德昌县的“一村一辅警”实践探路,其本质就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安治理模式。驻村(社区)辅警并非是在单兵作战,而是通过“走进群众”,进而实现“联系群众”,最终“依靠群众”,共同夯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根基:


  平安巡逻联动:以村社民兵队伍为依托组建平安巡防队,由驻村(社区)辅警担任队长,带领大家在赶场天及发案高时段为进行治安巡逻防控、交通协管、法制宣传等工作,在增加见警率的同时,也能提高工作效率。


  矛盾纠纷调处联动:在原本调解委员会基础上,将村社干部、驻村(社区)辅警及当地有威望人员一并纳入,扩充调解委员会力量,并由驻村(社区)辅警担任调解委员会及综治中心副主任,协同调解委员会、综治中心开展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公安机关和基层政府协同服务群众的桥梁。


  基层综合治理联动:全面整合政法农村网格员和部分司法调解员职能,通过加强绩效考评,减轻财政压力,加大各部门支持力度,提高辅警待遇稳定队伍,确保驻村警务站工作推进有力,运行顺畅。


  对于第二个问题,徐亚明说,这正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德昌县公安局持续推进社会治安三级防控体系建设的努力方向。


  据介绍,目前,德昌县正在积极落实治安防控智能联动,为防范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科技支撑,不断提升新时代基层治安防控的智能化水平。具体来说,就是与智慧城市的建设统筹实施,一方面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范;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慧眼工程”建设,借助脱贫攻坚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建设成果,发动广大农村群众在房前屋后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在加强自身安保监控的同时,也进一步织密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网。在这项工作中,除了驻村辅警和基层干部群众,网络运营商和监控设备产销企业等社会力量也加入了进来,使原本应该成本很高、投入巨大的安保设施建设,成为群众每户每月只需增缴10元网络费的主动选项,为基层治理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更多成功经验和智慧启迪。


  “除了团结群众和提高科技的力量,还要壮大队伍的力量。”德昌县公安局党委委员、治安大队长廖泽军以平安巡防联动为例,阐述了这个思路:将民兵队伍纳入基层治安防控队伍,只是第一层。以这支队伍为基础,还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能力择优发展一批警务信息员,帮助驻村辅警收集情报。


  “以此类推,从调解队伍、综治中心队伍中都可以发展更多的人参与治安防控。并且,我们还会结合发展变化和实际需求,不断推出可以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奖励机制,构建起平安德昌的铜墙铁壁!”


  持续发力


  基层治理任重道远


  当然,在德昌县公安局对“一村一辅警”机制的解读中,除了催人奋进的“乐观”,也有令人警醒的“客观”:


  ——“我们现在做的很多工作,都还只是单方面的。我们足够努力了,但如果和群众当前的实际需求不对应,这个工作就没干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老百姓需要的地方。”


  ——“随着驻村(社区)辅警工作的深入,他们可以调动的资源越来越多、手中的权利也越来越大,必须进一步规范管理,防微杜渐,消除个别驻村辅警成为恶势力的隐患。”


  ——“驻村辅警机制有效运转起来后,部分派出所的压力得到缓解,可以逐步把轮值轮训工作开展起来,提升派出所民辅警整体素质。”……


  查阅相关会议纪要,这样的讨论意见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并体现在了随之出台的《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制度》《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情报线索摸排工作制度》《协助重点人员管控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中。分管该项工作的德昌县公安局副局长、县域社会治安三级防控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宗林表示:“对于这项民生工程,老百姓关注度很高,县委、县政府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这让我们压力大、动力更大。我们将不断总结完善,使‘驻村警务’模式发挥出更大效益的同时,还要防范风险,确保长效。”


  长效机制,需要实践证明,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德昌县的一村一警探路尽管还任重道远,但美好前景已经可以预见,因为每一步,都在践行“服务群众”的履职初心,也在注解“依靠群众”的发展智慧。这就是新时代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的生动示范,让参与者在共建共治中提升价值感和荣誉感,让所有人在共享平安和谐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报送单位:凉山日报 通讯员:张敏敏



编辑:唐玉饶
德昌长安网版权所有